若表急于里,本应先汗而反下之,此为逆也;若先汗而后下,治不为逆也。今脉但浮,表病脉也;无汗而喘,表实证也。
此盖仲景戒人不可轻下之意。藏结证,其人胃中本无饮食,下之太过,则藏虚,邪入与寒结于阴分,所以状如结胸,按之不痛,能饮食,时下利也。
喘不在胃而在肺,故不需粳米,其意重在存阴,不虑其亡阳也。然必外证已解,乃可直攻少腹急结之邪,于谓胃承气中加桃核者,欲其直达血所也;加桂枝以通血脉,兼以解太阳随经之邪耳汪琥曰:膀胱乃小腹中之物,膀胱热结,在卫则尿不利,在荣则血不流,故作急结之形,为下焦畜血之证谛也。
而胆在肝短叶之间。 以上予治浓养之人多用之,亦从其化也。
后以不如意事触之,渴疾复作,诸医又以滋阴剂与之,遂成肿满而毙。若胃实者,则其人阳气素盛,胃有宿食,即未经汗下,而亦入胃成实也。
《针经·终始篇》云∶阳明在上,厥阴在中,少阳在下者是也。此承上条误下下利后,不见诸逆,惟更加烦者而言。